小伙伴關心的問題:心理學家在實驗中發現孩子的缺點是什么(心理學家在實驗中發現孩子的缺點有哪些),本文通過數據整理匯集了心理學家在實驗中發現孩子的缺點是什么(心理學家在實驗中發現孩子的缺點有哪些)相關信息,下面一起看看。

心理學家在實驗中發現孩子的缺點是什么(心理學家在實驗中發現孩子的缺點有哪些)

養孩子的道路上

問題是不可能少

但是,我們在生活中

遇到的育兒難題

要想解決它

往往是有規律可循的

而這些常見的問題

其實科學家們早就已經給出了答案

如果我們能了解這其中的原理

教育孩子才能事半功倍

如果你的孩子0-6歲

下面這幾個與早教相關的心理學實驗

能幫你解決很多疑惑!

我們一起看看吧!

01 孩子是怎么學會打人的?

心理學實驗:班杜拉的波波玩偶實驗

在我們的生活中,通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孩子,安靜的、活潑的、溫和的,或者是愛打人、攻擊性強的熊孩子。

為什么孩子的行為會表現得如此不同呢?

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做了一個實驗,找了斯坦福大學幼兒園的72名3-6歲的孩子參與了實驗。

第一批孩子,工作人員會提供一段成人打玩偶的錄像,讓孩子先觀察一遍,看完后再把他們帶到一個只有玩偶的實驗室,看看他們會不會打玩偶。

第二批孩子沒有看錄像,直接被工作人員帶進有大玩偶的實驗室,看看他們對玩偶的態度是怎么樣的。

實驗的結果顯示,第一批觀看了暴力行為的孩子,進了房間之后會模仿剛才看到的畫面,也會對玩偶拳打腳踢,用腳踹,用手捶;

而第二批沒有看到暴力行為的孩子,進了實驗室并沒有對玩偶有多大的敵意,甚至還和玩偶一起玩。

模仿,是孩子生來就擁有的最強大的學習能力。

他們會觀察身邊的人,電視上演的情節,甚至是路過的陌生人做的一個小動作都會被他們模仿。

某種程度來說,攻擊性行為也是孩子模仿而來的,換句話說,成人的暴力行為會引導孩子的暴力行為。

如果孩子突然學會了小動作、臟話、打人,大概率是他們從身邊觀察到的現象模仿的。

02 想讓孩子學會某種技能

怎么引導TA?

心理學實驗:斯金納箱

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,做了這樣一個實驗。

把一只很餓的小白鼠放到一個有按鈕的箱子里,每次按下按鈕,就會有食物掉下來。

于是,小白鼠在不斷地嘗試下,學會了按按鈕。

相對的負向實驗,是把小白鼠放到一個有按鈕的箱子里,只要小白鼠不按按鈕,地板上就會有電流通過。

于是,小白鼠在不斷的嘗試下,也學會了按按鈕。

小白鼠都能學會這樣做,我們人比小白鼠更聰明,學習能力也會更強。

兒童的行為,很多都是強化性操作作用的結果,只要給他正向的強化,孩子就能更快的學會某種行為。

做一件事,可以得到好處,得到獎勵,人就會趨利;

做一件事,可以避免壞處,避免懲罰,人就會避害。

這很像我們說的獎勵懲罰機制。

03 為什么孩子學東西比別人久

還沒別人學得好

心理學實驗:雙生子爬梯

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多會點技能,于是早早的給他報各類的繪畫、鋼琴班,然而孩子學習技能真的是越早越好嗎?

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:讓一對同卵雙胞胎練習爬樓梯。

第一個孩子在他出生后的第48周開始練習,第二個孩子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開始接受同樣的訓練,兩個孩子都練習到第54周。

第一個孩子練了8周,第二個孩子只練了2周,那這兩個小孩哪個爬樓梯的水平高一些呢?

大多數人應該會認為是練了更久的孩子爬得會更好。

但是,實驗結果顯示,兩個孩子爬樓梯的時間差不多,晚學習爬的孩子甚至爬得比另一個孩子更快。

不是越早讓孩子學習某種技能越好,教育孩子,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成熟度。

2個月抬頭,4個月翻身,6個月坐,8個月爬,10個月站立,12個月行走,這是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,操心的太早,反而是揠苗助長。

所以大家看,時間的長短,并不能預示結果的好壞。

過早訓練、訓練得更久,其實并不會讓孩子學得更好。

相反的,如果在孩子成熟度不夠的情況下就讓他訓練,隨之而來的挫敗感會極大的傷害他。

育兒的路上

我們遇到的難題多、困擾多

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

在這個年代困擾著無數家長的早教難題

在更早的時代

也同樣困擾過無數的家庭

無數的科學家

早已經研究過

關于孩子性格情商養成

以及他們各種行為下的心理學原因

當我們對這些實驗能夠更加了解

我們對孩子的各種行為也更容易接納

愿每位父母都能理解接納孩子

給予孩子更多的愛!

▍ 聲明:本文整理自家庭教育義工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

本公號刊載此文,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隨時與我們聯系協商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。

更多心理學家在實驗中發現孩子的缺點是什么(心理學家在實驗中發現孩子的缺點有哪些)相關信息請關注本站,本文僅僅做為展示!